在欧洲足球的版图上,德国小城凯泽斯劳滕(Kaiserslautern)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,2006年世界杯期间,这座人口不足10万的城市以弗里茨·瓦尔特球场的激情呐喊震撼世界,成为“巨人杀手”的福地,令人意外的是,这座曾成功承办世界杯的城市,却从未进入欧洲杯的举办名单,随着2024年德国欧洲杯的临近,凯泽斯劳滕的缺席再度引发讨论——这座与足球血脉相连的城市,为何始终与欧洲杯擦肩而过?
凯泽斯劳滕的足球基因深植于其历史,作为德甲老牌球队凯泽斯劳滕(1. FC Kaiserslautern)的主场,弗里茨·瓦尔特球场以1954年世界杯冠军队长命名,被誉为“德国足球的精神象征”,2006年世界杯期间,这座仅能容纳4.9万人的球场承办了4场小组赛和1场八分之一决赛,包括意大利对加纳的经典对决,更令人难忘的是,这里见证了加纳队的崛起和澳大利亚的“绝杀时刻”,成为当届赛事氛围最热烈的场地之一。
国际足联曾盛赞凯泽斯劳滕的组织能力:“小城市展现了超越体量的专业与热情。”这样的评价并未转化为欧洲杯的入场券。
尽管凯泽斯劳滕拥有成熟的赛事经验,但欧洲杯的选拔逻辑与世界杯截然不同,欧足联更倾向于选择经济辐射力强、交通枢纽功能完善的大城市,以2024年德国欧洲杯为例,10座举办城市中,柏林、慕尼黑等均具备国际机场和数万间酒店客房,而凯泽斯劳滕的基础设施虽精但小,难以满足欧洲杯对商业开发和人流承载的更高需求。
欧洲杯的“扩军”趋势(24队参赛)导致赛程密集,主办国需压缩举办城市数量,2024年欧洲杯仅选10城,而2006年世界杯为12城,凯泽斯劳滕的落选成为必然,德国足协官员曾坦言:“我们必须在情怀与现实之间做出选择。”
凯泽斯劳滕的困境折射出足球赛事商业化的矛盾,小城市凭借独特的足球文化成为世界杯的“灵魂注脚”;欧洲杯作为欧足联旗下最赚钱的赛事,优先考虑赞助商曝光和全球转播效益,2020年欧洲杯(实际举办于2021年)首次采用多国联办模式,伦敦温布利球场凭借顶级设施承办7场,包括决赛。
凯泽斯劳滕并未放弃努力,当地政府近年来持续升级球场设施,并联合莱茵兰-普法尔茨州提出“区域联动”方案,希望以法兰克福等邻近大城市的资源为依托,争取未来赛事机会,市长彼得·基默(Peter Kummer)表示:“我们的球场故事远未结束。”
尽管短期内难以跻身欧洲杯,凯泽斯劳滕仍以其他方式延续足球影响力,弗里茨·瓦尔特球场常年承办德国国家队友谊赛和青年赛事,2023年还成为女足世界杯的训练基地,凯泽斯劳滕俱乐部虽近年徘徊于德乙,但其“红魔”球迷文化仍吸引着全球拥趸。
足球评论员马库斯·巴贝尔(Markus Babbel)指出:“欧洲杯需要凯泽斯劳滕这样的‘情感地标’,但现代足球已不仅是竞技,更是一场商业秀。”或许,这座城市的真正价值在于提醒人们:足球的魅力既存在于聚光灯下的豪门对决,也藏在那些为信仰坚守的小城故事中。
随着2024年欧洲杯的脚步临近,当球迷涌入慕尼黑安联球场时,不妨向西望一眼——120公里外,凯泽斯劳滕的红色看台依然在等待属于它的下一次欢呼。